近日,山东疫苗案被广为关注,据新闻报道:2010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区,涉案金额达5.7亿元。
这些疫苗是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但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
目前,药监局对外公布了山东济南日前破获的非法经营疫苗案300条线索,其中,上线线索107条,共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线线索193条,共涉及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线人员线索名单中,涉及河南的最多。目前,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已破案21起,逮捕犯罪嫌疑人6人、刑拘10人,取保5人。因涉案人数众多,部分人员还未到案,各地还在侦办中。
过期疫苗到底有什么危害?为何会“致命”?您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危险潜在?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接种到不合格的疫苗?安全播报为您一一解读。
1、 查封的过期疫苗有哪些?都流到哪里去了?
据山东食药监局消息,该部门公布了非法经营疫苗案查封疫苗品种名单:实有疫苗12种、免疫球蛋白2种、治疗性生物制品1种。12种疫苗无第一类疫苗,全部为第二类疫苗。包括儿童用脑膜炎、水痘、脊髓灰质炎等疫苗和成人用流感、狂犬病、甲肝等疫苗共计25种,100余箱20000余支。
简单来说,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包括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口服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相对于一类疫苗来说,二类疫苗由于是付费自愿接种,因此利润空间更大。此次事件中涉及的疫苗则是条例中规定的二类疫苗。
据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称,经查庞某卫共从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7人手中取得疫苗及生物制品,并将其销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193人手中。
来源省份: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苏、江西、重庆、浙江、四川、陕西、陕西、山东。
流向省份: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内蒙古、河南、吉林、江西、重庆、浙江、新疆、四川、陕西、陕西、山东。
2、 这次查获的疫苗有何危害?
首先,据济南警方介绍,这些疫苗是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但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
打了未冷藏和过期的疫苗,会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呢?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介绍:接种未经2℃~8℃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或过期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例如狂犬病这类致命性传染病,本可通过接种疫苗免疫来避免死亡,但接种问题疫苗导致免疫无效,接种者可能会感染发病死亡。
当然,只要是正规疫苗,未冷藏和过期,人接种之后直接致命的可能性较小。这种疫苗最大的风险是失效。
对于狂犬病、破伤风等致命传染病,接种无效疫苗后无法防止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危及生命。对于甲肝、水痘等疾病,人在接种无效疫苗后会认为自身有抗体,而放松警惕,增加感染疾病的可能。
3、 怀疑自己接种到了过期疫苗怎么办?如何防范过期疫苗?
据报道,自2010年开始,嫌疑人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就已经从事疫苗的非法经营。也就是说,2010年之后在以上省市接种的25种疫苗,可能存在违规储存的问题。
如果怀疑自己接种到了未冷藏疫苗,可拨打全国公共卫生热线12320进行咨询。
而且,保证疫苗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是专业人士和监管者的责任,作为普通公众,只要选择正规、大型的医疗机构和防疫中心接种疫苗,就无需过分担心。
4、对疫苗的储存、运输有哪些具体规定?
2005年6月1日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药品批发企业申请从事疫苗经营活动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具备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
(三)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取得疫苗经营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以下称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对其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2006年3月8日印发的《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中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使用的冷藏车或配备冷藏设备的疫苗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条件应符合疫苗储存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按以下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一)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对普通冷库、低温冷库进行温度记录。
(二)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
(三)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关于过期疫苗,各媒体的采访报道颇为用心,但在二次传播过程中,仍然引发了诸多人对预防接种安全性的怀疑,甚至微博上传播时,引发家长的一致恐慌,很多人认为目前并无疾病流行,不接种疫苗更加安全。 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当然风险极低,不过,在讨论预防接种安全问题时,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发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患儿及其家庭,的确应该得到更多关注与救助,但如果因为小概率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而批判疫苗无用,甚至拒绝接种疫苗,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公众更不愿意承受的疫病流行。所以,各位切不能因噎废食, 选择正规、大型的医疗机构和防疫中心接种疫苗。 最后,安全播报着重提示几条儿童接种疫苗时的注意事项。各位家长不仅要注意疫苗的来源,注射疫苗时也要关心宝宝的状态。
1、家长在孩子准备接种疫苗的至少前一周,要精心呵护孩子,不要让孩子感冒、生病,要尽量保证孩子到了接种那一天,身体状况是健康的。
2、接种前一天,家长应该给孩子洗一个澡,换上比较宽松、比较容易穿脱的衣服。
3、到了接种点之后,家长要和医生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如实反映孩子目前健康状况,这样医生才可以帮助决定孩子到底能否接种。
4、接种前家长签知情同意书时,一定不要马上签,要认真去阅读。因为知情同意书上写了很多相关的内容,比如今天打的疫苗是哪一个名字,可以预防哪些疾病,接种完疫苗以后,孩子会出现哪些不良的反应。另外,有哪些注意事项,家长应该看清楚之后,然后再签这个字。
5、接种时家长一定要按照护士的要求,正确抱好孩子,否则容易加重局部的接种反应,甚至导致接种的时间过长。
6、接种后必须留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看是否有过敏反应,否则一定在归家途中发生意外来不及抢救。
7、接种完不要让小儿做剧烈的活动,要多休息,多喝水,不要食用易过敏食品或发物,如鱼虾、鸡蛋、海鲜之类,或之前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
8、接种完24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给孩子洗澡,避免接触到接种时的针眼造成伤口感染。
9、假如疫苗是口服的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一定要注意在接种前后半小时不能吃有温度的东西,不能喝有温度的水,也不能吃母乳,否则会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
评论
直达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