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头条邀请我录了一个开学季的节目,跟各位大学生聊一聊我上大学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正好最近我的儿子马上也要上大学了,我想把我要给他说的话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这是一个交流,不要让大家感觉好像有爹味,好像是居高临下地在教育大家。
第一,我觉得在大学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也就是要想清楚自己未来10年20年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360社区
我见过太多的孩子很聪明,但是发展得不好,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时候你就没有价值观,你做什么事都不知道如何去选择,比如说我是不是考研,修不修某一门课,毕业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人生会面临特别多的选择,但是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你就很难做选择,往往变成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么跟着家长老师的指挥棒瞎转,但是自己没有一个判断。
我们小学的时候都读过一个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故事讲的道理非常清晰,就是方向最重要。如果方向不对,你有再多的才华,做再多的努力,可能也达不到你的目标。
我觉得我很幸运,我还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就想清楚了我这辈子要干什么,当时我很早就接触到电脑,我发现我对电脑特别有感觉,除了打游戏之外,我还喜欢编程序。后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描述了北京中关村一个软件工程师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他的那种生活给我极大的刺激,不是像我父母那一代人分到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的枯燥无聊的日子,他是自己开公司给人写软件赚钱,想干活就拼命干几个月,累了就到北戴河去休息。
我觉得这就是我梦想的生活。它就变成了我人生的目标。
因为有了目标,我在日后避免了很多选择的痛苦。判断做不做一件事,那就看它对我目标是不是有帮助,如果有帮助,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去尝试,如果没有帮助给我再多的利益诱惑,我也不为所动。
第二,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找到自己的擅长点。我的爱好非常多,从攀岩到射击,从看电影到读书。今天我在网上分享我的爱好时,有一些人会主观的认为说你一个做技术的不好好研究技术,做企业的不好做企业,好像觉得我不务正业,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一个特别不好的误区。
360社区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兴趣爱好和你的职业发展方向结合的话,动力是巨大的。
退一步说,即使你的兴趣爱好不能变成你的职业发展方向,至少它可以保持你的探索精神,保持你的好奇心,有的人说我要破圈层向上社交,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你是一个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的人,你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但如果你有很多兴趣爱好,可能在某个兴趣爱好上,你就能遇见你生命中的贵人。
第三,大家可能不爱听,大学里还是要认真学习,培养学习的能力。很多人学习的目的是错的,他们为父母学、为老师学、为考试学、为成绩学,一旦不考试了,他们就不学习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
360社区
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要为自己学习。大学毕业之后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的开始。
我最近在做大模型的训练,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模拟了大脑的工作原理,我们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灌进大模型里,你会发现大模型不是搜索引擎、也不是一个数据库,它会对很多知识遗忘掉,但大模型最后学到的是什么?是举一反三,我们叫泛化的能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里边你学习各种功课,也相当于是在对你的大脑做训练,对你的大脑进行重塑,掌握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一定要广泛阅读。尽管我知道网上的信息也很丰富,但是信息和资讯不等于智慧,不等于知识,所以还是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最后,在大学里什么事都可以尝试,但是不要去参加大学生辩论赛。我很庆幸我上大学的时候口才不好,从来没参加这个比赛。这种比赛我觉得真的是非常的毁人不倦,是教育中的一个最大的失误,就培养了很多杠精。
因为辩论赛是一个证明对方是傻子,自己是聪明人的一个零和游戏。从头到尾大家都在坚持自己的观点,然后给对方的观点挑毛病,挑刺儿,然后用各种语言去羞辱和否定对方。
这也就在辩论赛中还有点价值,等你到了工作上你会发现这种沟通方式是没有办法工作的。在真实的世界里,有智慧的人是要学会团队协作的。因为一个人不是上帝,不是先知,不会什么都对,真实生活中你如果老是去证明只有你最聪明,只有你的观点是对的,别人的观点都是错的,这种不仅很难形成团队协作,最重要的你可能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真正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是讨论而不是辩论。
360社区
那什么是讨论呢?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我们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观点,武侠小说里最厉害的一种武功叫吸星大法,就是善于把别人的观点中有用的东西吸收来。
各位同学不要觉得伶牙俐齿,善于挑别人话的毛病,让别人说不出话来,是一种机智的表现。恰恰相反,能够让别人讲出他的观点,把别人好的观点快速的吸收为我所用,这样的人才是进步最快的。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大学是体力精力学习能力最旺盛的阶段,能不能找到人生的目标,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对你大学毕业以后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
我分享的这几点是我自己亲身的体验,也可能是30年前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孩子们,但是我会把它分享给我自己的小朋友,仅供大家做一个参考。
来源:红衣大叔周鸿祎
|
|
|
|
评论
直达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