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社区
近日,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再次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探讨关于AI+的发展与猜想。周鸿祎认为,2024是大模型的场景应用之年,企业用大模型不要一下子宏大叙事,要小切口,积小胜于大胜。
01
大模型是人类实现科技平权的工具
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是助力生产力倍增的工具,可以解决科技平权的问题,让天生缺乏某些能力的个人,因为大模型的加持而得到能力提升,并进一步提升人的工作效率。
就像历史上纺织机、蒸汽机、电气、汽车、电脑被发明时,也引发了一些焦虑,但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每次生产力提升后,就将有更多的社会财富被创造出来,所有人都会因此获益。
02
企业用大模型要找小切口
周鸿祎称,不要高估大模型现在的实力,也不要低估大模型未来的潜力。他主张企业用大模型不要一下子宏大叙事,从小切口出发,要么在内部业务链条,要么在外部产品功能上选两到三个场景用大模型进行赋能,并能取得成绩,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刚开始可以保守一点,积小胜于大胜。
03
一旦人工智能产生意识,将打开新的潘多拉盒子
周鸿祎认为,人工智能在一堆硅片中产生意识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在它的智能之外赋予其独立意志,让其具备“我要活下去”的设计,就有可能产生意识,行为就可能会变得难以预测,一个新的潘多拉盒子就打开了。
04
安全和能源是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周鸿祎表示,如果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不能解决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比如虚假视频欺诈带来的信息不可靠和不可控,或者人工智能自身出现问题,那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就不仅仅是坠落了。
同时,周鸿祎称,能源也是大模型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每家都在训练大模型,那么全世界80%的资源都不够使用,没有能源的支撑,大模型的发展曲线也会坠落。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人类才能很顺利的抵达下一个AGI文明等级。
05
对高级程序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周鸿祎认为,大模型可以通过编写软件、编写能力模块的简单任务来帮助人类,但如果想实现复杂目标,比如需要涉及到整个程序的流程、整个逻辑的结构、整个数据的分布及整个算法的创新时,目前大模型就无法做到了。
周鸿祎不赞同“程序员消亡论”,称就像人人都会写字,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作家,未来对高级程序员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当各行各业的业务都实现软件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之后,反而需要更多懂软件开发的人。
来源:360公司 |
|
|
|
评论
直达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