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人"谢舒明/彭龙
“锤钉兄弟”扛30斤铁锤街头义务除钉 小善之举显担当
“70后”的谢舒明和“80后”的彭龙是武汉公交集团四公司的修理厂的普通员工,为从源头上消除车胎被扎隐患,他们二人利用休息时间,抡起30斤重的铁锤,穿行在城市滚滚车流中,义务上街锤钉,对凸出路面、危害行车安全的铁钉主动说“不”,一干就是大半年,清除路钉数百枚,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锤钉兄弟”。网友纷纷为“锤钉兄弟”的城市主人翁精神点赞。
放好警示牌,彭龙开始指挥着车辆避让,一旁的谢舒明迅速抡起了铁锤,朝地面狠狠砸去,一个凸起的铁钉,几下便被砸进了路面。
在武汉市汉阳区街头,谢舒明和彭龙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配合,已经“消灭”了数百枚路钉。
锤钉子,只是他俩的业余“爱好”。他们是武汉公交四公司的轮胎修理员,正是因为见了太多被施工遗留钉子扎破的轮胎,促使他们决定从源头入手,义务帮所有车主消除隐患。
熟悉他们的同事,给这对组合起了个有喜感的称呼:“锤子兄弟”。不过,说到这,谢舒明腼腆地说:“‘锤子兄弟’有些不好听,还是叫我们‘锤钉兄弟’吧。”
1.[/i]现场:街头路钉“露头”扎胎 他们穿梭车流冒险除钉
2014年10月18日上午,汉阳区陶家岭公交四公司保修车间内,谢舒明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杨泗港高架桥下,有一处铁钉露出,过往车辆纷纷避让。发件人是585路公交司机刘庆国。
午休时间一到,“锤钉兄弟”根据信息出发了。
在高架桥正下方,坑洼的地面上,有两排整齐的铁钉从地面冒出头来,几米开外,地上铺着一块长方形铁板,铁板的四角几个固定铁钉用的圆孔都空空如也。
“一看就知道,这块铁板原来是用铁钉固定在破损路面上的,由于长期被车辆碾压,被撬离了路面,位移了几米。但铁钉还留在路上,必须砸下去,不然容易扎破途经车辆的轮胎。”谢舒明边说边从车尾箱拿出大铁锤。
30斤重的锤子,在身高不到一米七的谢舒明手里显得略为沉重,他拖着锤子走向道路中间的钉子处。彭龙也见机行事,看准车较少的时候,将警示路标放在离路钉约5米处,一边提醒过往车辆注意,一边示意谢舒明开工。抡、瞄、砸,谢舒明抡起铁锤一次一次的砸向立在路面上的路钉。
“锤钉兄弟”利用休息时间上街找钉子
谢舒明抡锤除钉,彭龙在一旁提醒车辆避让
锤钉时,只见他埋着头,腰弯得很低,双手有劲地挥动着大铁锤,一下,两下,三下……直到钉子完全埋进路面中,不到5分钟,汗水已经顺着谢舒明黝黑的脸颊滑落。
“安全了。”用脚踩了踩,发现几枚路钉都完全埋进去后,谢舒明长舒一口气,背起铁锤,和彭龙往前走去,寻找其它路钉。
路边,行人看到他俩的行为,投来异样的目光。“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眼神。”彭龙回忆道,他们之前在“锤钉”的过程中,很多车主不理解,认为他们占道造成了交通堵塞。但彭龙却不这么认为,花两三分钟解决一个路钉,一辆车将会节省50元的补胎费,一千辆车就是5万元,何乐而不为呢。
2.[/i] 缘起:临时抢修发现问题 除“眼中钉”成“低头族”
从2012年开始,武汉全面进入建设密集期,地铁、立交等建设工程密集,高峰时数千个工地同时施工。工地破坏的路面,施工方常用路钉固定几块钢板,覆盖坑洼以便通行。车辆长时间碾压钢板移位,或者施工结束后疏漏,路面凸出的路钉便成为过往车辆的“噩梦”。
“上街锤钉就是想改善路况。”26岁的彭龙说,近两年来公交轮胎被扎明显增多,他所在的修胎车间每天抢修近50条轮胎。2014年3月28日,正在车间工作的谢舒明和彭龙突然接到临时通知,要赶去汉阳麒麟路段抢修一辆266路公交。一到现场才发现,由于路面坑洼不平,公交车在避让路钉时意外落进一个深达40厘米的大坑内。抢修完毕,谢舒明提议:“路面状况实在太差,这样下去不是个事,我们不如从根源解决问题,定期巡视路段,处理马路上遗留的路钉。”说到这里,两个人一拍即合。
“锤钉兄弟”抡起锤子行动
武汉街头这样害人的钉子不少
他们开始利用午休时间一起“搭伙”巡路,处理路钉,从源头消除隐患,还能减少修胎量。远一点的地方,就开车去,到了再步行扫街。有时一走就是30多公里,遇到路况较好的情况时,彭龙就将车辆打开双闪停在路中,指挥过往车辆避让;遇到路况较差的路段时,彭龙就将车停在一边,谢舒明拖着沉重的大铁锤子沿路查看,遇到破坏性较强的路钉,就立刻联系彭龙前往指挥交通。 容易处理的路钉,谢舒明三五下就砸入地下;遇上难啃的“钉骨头”,“兄弟俩”需要轮换锤砸十多分钟。不断猛力砸钉,常用的铁锤多次开裂,锤面坑坑洼洼。
70后的谢舒明身高不足一米七,长期抡锤让他右手掌心磨出一个硬币大的老茧。谢舒明说:“路钉要睁大眼睛找,现在走路都成‘低头族’,遇到‘眼中钉’就盘算着怎么锤掉。”
3.[/i]坚持:步行百公里锤钉数百枚 每天少补20条轮胎
虽是义务锤钉,可刚开始时知情同事不多。起初,只有胎工组的几个同事知道锤钉兄弟的“额外工作”。有几次,他们还因为寻觅路钉而耽误了上班时间,被领导狠狠训斥。一些车主认为他俩占道阻碍交通,冷眼相待,甚至贴身加速驶过。谢舒明说:“我们是为出行安全,相信大家迟早会理解。” 2014年9月下旬的一天,“锤钉兄弟”所在车间一上午收到23条车胎,受损位置和深度几乎一样。根据经验,谢舒明判断这些车胎是在一个路段被扎。与相关司机确认后,他俩前往事发点,找到并处理掉了扎胎的“元凶”。
风雨中,他们继续为民除“钉”
他俩向公司建议,希望通知各线路司机,行车途中多留心“危险路段”,发现路钉扎胎及时通报,提醒其他司机注意避让,并通知他们及时锤钉。“锤钉兄弟”的义务付出,才被单位上下知晓。 消息一发,一呼百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并形成了一条流水线:司机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发布问题提醒其他司机、锤钉兄弟出马消除隐患。随着各方的支持,马路锤钉的工作很快收到成效,每天送往轮胎车间的车辆数量锐减,这也让他们更有信心继续将义务锤钉的工作做下去。
半年多来,谢舒明和彭龙共外出锤钉上百次,步行上百公里,锤了数百个路钉。说到对社会的影响,谢舒明有些腼腆,“到底能够减少多少轮胎受损我无法统计,但锤钉以来,胎工组的抢修情况从每天的50多次减少到10多次,每天可以少补20条轮胎,算下来两百天仅公交这一块,就可以减少4000条轮胎受损。”
“锤钉兄弟”身影出现多了,也逐渐受到公众认可和赞许。彭龙说,一次锤钉时,一辆路过的私家车车主停车给他俩递烟,还竖起大拇指。有时交警还主动帮我们疏导交通。他说:“这些支持让我们感受到锤钉的社会价值。”
4.[/i]发声:希望施工方留心不留钉 引各方文明施工
在锤钉之余,他们也不断发声,希望施工方留心不留钉。评价起对方时,两个大老爷们都有些羞涩。彭龙仅26岁,当上胎工组组长时是组里最小的员工,而此时谢舒明已经是公司里的老前辈了。因为对轮胎的专业技术意见不一,兄弟俩多次意见不合,还曾闹到要请专家来调解。 但在义务锤钉这件事上,兄弟俩的意见却保持着高度一致,配合默契。谢舒明表示,初衷很简单,就是为被扎破的轮胎心疼,也想减轻小组的补胎工作量。彭龙则想得更多,作为有车一族,他也被路钉扎过胎,换一条好点的轮胎就要1000多块钱,所以对路钉深恶痛绝。当谢舒明提议时,彭龙想得更多的是,如果公交车上10公斤的轮胎都能划伤,那么私家车的轮胎岂不是更容易扎破?每天车来车往,一枚小小的路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锤钉兄弟”谢舒明(左)、彭龙(右)
兄弟俩也想过,光靠到处锤钉也不是个事,有几次,他们建议施工方能多留点心,及时清理因为打围、补路等留下的路钉,以免留下隐患。 “希望有一天,我们在路上一个钉子都找不到。”谢舒明、彭龙兄弟俩笑着说,他们的锤钉工作会坚持下去,也呼吁施工部门在工程收尾时能够多留点心,少留点钉,让武汉的交通越来越畅通。在谢舒明和彭龙的影响下,路钉隐患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武汉城区不少工地施工方已安排工人专门查找和清理路钉;还有施工企业代表发出文明施工倡议书,号召工程收尾后,进行扫地式巡查。武汉公交集团四公司保修分公司书记蒋跃华说,“锤钉义举与他们爱岗分不开,只有想得比别人更远,工作才能完成得更出色。”
谢舒明说:“只要知道哪儿有路钉,我们都会去锤钉,一时锤不完,也要坚持。如果有一天,路上没有我们需要捶打的钉子了,那才更好。”
编辑点评:勿以善小而不为。谢舒明和彭龙只是公交公司的普通员工,路上施工遗留的路钉本和他们没有直接联系,大可向上级打个报告反映下情况了之。可是他们却主动选择多出一点力,多搭一把手,用自己的努力让他人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锤钉兄弟”的举动看似是日常小事、无足轻重,但在社会上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众多网友为他们点赞,这也充分说明群众对他们行为的认可,说明我们生活中需要更多像“锤钉兄弟”这样在岗位上敬业敬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城市主人翁。
在我们的生活的城市中间,还有很多如车窗抛物、乱扔垃圾、非法张贴小广告等等各类的“钉子”,需要每个市民主动“抡锤”,培育人人参与、主动担当的“锤钉”精神。“锤钉兄弟”抡起的铁锤,砸平的不仅是路上的铁钉,更是敲打了人们的城市主人翁意识,当“锤钉兄弟”这样的平凡人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城市将会更文明、更美好。
"好养路工"张爱平/何仁秀
16载坚守52公里“天路” 300多次与死神“擦肩”
湖南株洲炎陵县境内的水盘公路平均海拔1000米,被称为“天路”,这里气温低、地势险、环境差,塌方、泥石流有如家常便饭,但在这里常年都能看到一男一女挥舞着铁锹清理路面和水沟的泥石,他们顶着风吹日晒,冒着霜打雨拍,用汗水和生命养护着这条公路,一干就是16年。300多次与“死神”擦肩,株洲炎陵夫妻养路工张爱平、何仁秀用粗糙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山区公路的一片蓝天。
在风尘孤烟的湘赣边界,水盘公路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1400多米,地处高海拔崇山峻岭中,地势险峻,环境恶劣,路陡弯多,而且塌方、泥石流有如家常便饭,每年还有两个月的冰冻期……这条路被称作株洲市的一条“天路”,张爱平、何仁秀夫妻俩顶着风吹日晒,冒着霜打雨拍,辛勤劳作在公路上,用汗水和生命保障着公路的畅通。
张爱平、何仁秀正用铁锹在路上清理碎石
3月下旬,山脚下已是春暖花开。在水盘公路上却感受不到一丝春天的气息,这里寒风凛冽,张爱平、何仁秀正用铁锹在路上清理前一天夜里塌方垮下的碎石。
张爱平说,几乎每天都要上路清理,特别是弯急下坡路段,每天要去几次,总担心这些地方出事故。
张爱平夫妻在水盘公路从事养护工作的16年,是变与不变的16年。
变化的是52公里长的公路路况,不变的是夫妻俩爱路如命的执着之情。
1.[/i]16年坚守"天路" 一辈子做好养路一件事
在湖南株洲炎陵县境内的水盘公路(炎陵县水口镇至江西遂川县营盘乡)上,常年都能看到一男一女挥舞着铁锹清理路面和水沟的泥石,他们就是夫妻养路工张爱平、何仁秀。
水盘公路全长52公里,是在湖南海拔最高的酃峰脚下,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有株洲的天路之称,地势险峻,道路崎岖,人迹罕至,是株洲最南边通往江西的唯一通道。原来的养路工人在这里坚持不过两三年,最少的只呆了3个月,但张爱平、何仁秀夫妇从1999年初开始,坚持下来一干就是16年。16年来不变的是对这条公路的感情。张爱平说,夫妻在水盘公路上工作,看着公路变化成现在的样子,对这条公路充满了感情,他们爱路如命。
张爱平、何仁秀正用铁锹在路上清理前一天夜里塌方垮下的碎石
他们夫妻是株洲炎陵县交通运输局下属的养路公司员工,丈夫张爱平今年58岁,从18岁开始养路,干了40年,妻子何仁秀今年56岁,结婚后一起干了33年。路人常说,他们夫妻是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养路,一辈子就做了一种人——养路工。但觉得张爱平、何仁秀夫妇,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他们把路修好了,也算是在做积善行德的好事吧。
2.[/i]300多次与死神“擦肩” 执着养路情让他放弃离开念头
炎陵全县的养路工人们都清楚,选择了养护这条公路,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危险。这条路上的岩层松散得有点“邪门”,不分晴雨,塌方常常不期而至,每年大小不下60次,张爱平、何仁秀夫妇因此在路上被困过好多次。
曾经有记者采访时问他:“张师傅,你们夫妻这辈子遇到最危险的是什么事?”张爱平跟他讲了两次经历。一次是2006年5月的一天,他们正在水盘公路黄草路段清理塌方和整理水沟,突然遭遇公路上方泥石流,经验丰富的张爱平大声提醒老婆,“快跑!要塌方了。”塌方瞬间就来了。张爱平猛地把她往外面推了一把。她刚到安全的地方,只听到“轰”的一声沉闷的巨响,身后刚才工作的地方发生了塌方。张爱平的左脚被石头击中,摔倒在地。他老婆不顾一切把他从乱石的漩涡中抢出来。
夫妻养路工张爱平、何仁秀正在清理路面和水沟的泥石
另一次是2007年的夏天,暴雨后发生了大塌方,路上全被堵了,张爱平戴着安全帽在指挥铲车工作,突然一块滚下来的石头砸中他的头,安全帽被打破了一个大洞,掉到了地上。回忆往事,何仁秀仍旧心有余悸。
“自己有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张爱平翻开自己的记事本,像是在努力回忆着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一年25次,那一年63次……这些年来,像张爱平列举的突发事故,他们夫妇曾先后历险300多次。
10多年来,也曾有人问张爱平否想过离开这里,“想过,但这条路总得有人养护呀!”基本上每次张爱平都是这样回答别人的。
3.吃冷饭、饮山泉 “野外”生活练就夫妻“牛肠马肚”
张爱平、何仁秀夫妇养护的这条路有三怪,天气怪、道路怪、环境怪。
一怪是“山里天,孩子脸。”刚才还艳阳当空,突然就会阴云密布,云雾缭绕,倾盆大雨,山下下雨,山上出太阳是非常正常的事,白天的能见度都只有几米,晚上有时根本不能通车,下起大雨,气温会陡降好几度,山风横吹,最大风速达七八级,雨具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他们的衣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二怪是用“九曲十八弯”来形容这里路一点也不过分,全程52公里的公路,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有3个90度的“死弯”,163个大弯。行车的司机常说,走这段路,手里的喇叭要按个不停,脚里的刹车与油门要交换不停,眼睛和耳朵要时刻注意,因为路都是从石缝凿出来,基本上都是临崖路,有炎陵县的蜀道之称。
三怪是气候条件恶劣,一年里,冬季的冰冻期,短则两个月,长则三个月。不仅冰雪压坏的树容易阻断路,就连悬崖上的岩层结冰后都会引起塌方。这个时期,他夫妻都是用绳子捆着鞋子上路去清理障碍。
张爱平正在清理碎石
在2008年的冰灾期间,不少回家过年的人,只能步行,有的走上几个小时,有的走上一两天,公班房成为这条“天路”上的救助中转站,成功地救助了上百个途经的路人。被救助的人都非常感激,这些也是他们夫妻俩最感欣慰的事情。
为了养好路,确保公路畅通,张爱平、何仁秀夫妇都是带饭上山,饿了,啃几口冻得冰冷的饭。长期的“野外”生活,夫妻俩也练就一副“牛肠马肚”:吃冷饭、直饮山泉水从不闹肚子。他们每年都将近360天在路上度过,有9年是在山上过年,大年初一都没有休息。水盘公路原来是全县最差的一段,自从张爱平夫妇接手后,养护工作年度考核一下子变成最好的路段。
4.[/i]光荣:40多岁入党 自豪:夫妻被评为“优秀养路工”
2002年6月,张爱平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有人问他:“你都40多岁还入党,有什么意义呢?干吗思想还这么上进?”张爱平笑着说:“我入党又不是去争什么,只不过是去完成自己一个长久的心愿。我40多岁入党,是共产党认可我这个人,认可我做的这些工作,才欢迎我加入到这个家庭,我因此在同辈人中都感觉无尚光荣。”
曾有记者问张爱平:“在这里自然条件这么恶劣,你儿子都在长沙开公司,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来?”张爱平回答说:“确实,现在儿女都长大了,儿子和女儿在长沙开公司,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了。”其实,从选择干这一行开始,他们夫妻就爱上了这个职业,一直干了16年,他们对这条路已经有太深的情感,它就像是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割舍不了。
张爱平和老人们在一起
“湖南省优秀养路工”荣誉证书是张爱平厚厚一叠获奖证书中,最让他们夫妇感到自豪的一本。面对荣誉,张爱平甚是坦然:“我只做了应该做好的事,却给了我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我要说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做到今天。我妻子嫁给了我,也就嫁给了马路,她常说让我一个人出去不放心,苦也没办法,两个人在路上有个伴才好。我的儿女也是在公班房长大的,甚至他们从小也帮着我们养路,儿女们春节回来,大部分都在公班里过的。家中的老人也支持我的工作,我感觉对家人没做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只要我们夫妻还能够做事,我们一定会相依相伴,坚守在公路上,甘当平凡的铺路石,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这对高山上的夫妻养路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们粗糙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山区公路的一片蓝天。 编辑点评: 把工作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热爱而更加坚守。按条件来说,张爱平夫妇完全可以过上舒适的日子,但他们选择了把路养好,让更多的人畅行,让生活更有意义。他们愿意把自己献给人们最需要的岗位。在当下,像养路工张爱平、何仁秀夫妻这样十几年默默奉献在基层岗位的平凡“英雄”有很多,他们的身影平凡却珍贵,知易而行难。虽然在有些人看来,他们也许很“傻”,但他们无悔坚守,位卑未敢忘忧国,心底无私天地宽。 |
评论
直达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