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手机微信扫码安全登录

切换账号密码登录

绑定手机号

应国家法规对于账号实名的要求,请您在进行下一步操作前,需要先完成手机绑定 (若绑定失败,请重新登录绑定)。了解更多

不绑定绑定手机号

360官网 | 360商城

推荐论坛版块活动360粉丝商城众测粉丝轰趴馆常见问题
5G信息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效率极高,谣言传播也会肆无忌惮。其中,健康类话题一直在谣言榜上名列前茅,朋友圈、微信群更是谣言的重灾区。如果盲目听信这些谣言,很可能损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2020年,有新鲜出炉的“新谣言”,也有陈酿“老谣言”。

本文盘点2020年十大健康谣言,帮你科学解读,守护健康。

【谣言1】提倡低盐饮食不健康

辟谣: “没有盐就不生产胃酸”的说法错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氯化氢,胃酸并非是因为摄入盐而分泌的。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确实需要注意控盐。根据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2019年新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过去40年间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在10克以上,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成人食盐每日小于6克的推荐量。我国今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目前提倡的控盐“小于6克”的饮食建议,是根据居民普遍盐摄入过高的情况下提出的。

虽鼓励控盐,但不应过度控盐,长期低盐饮食也会造成潜在低血钠的威胁。

【谣言2】无痛分娩对胎儿影响大

辟谣: 无痛分娩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麻醉药物基本不会进入小孩体内。无痛分娩时用药剂量极低,只是剖宫产手术的1/10-1/20,因此进入母体血液、通过胎盘的几率微乎其微,对胎儿影响小,一般不会影响婴儿的大脑健康。

无痛分娩属于药物干预,虽然对胎儿影响小,但依然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无痛分娩的一般并发症有低血压、头痛、腰酸背痛等,但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对产程和胎盘血供的影响。因此,需要有资格、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操作,整个分娩过程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测产妇情况。

孕妇是否可以用无痛分娩,需接受产科和麻醉科医生的检查、评估,由医生共同决定是否可采取无痛分娩,如有妊娠并发心脏病、药物过敏、腰部外伤等病史,应及时告诉医生。只要无产科及麻醉禁忌症,检查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在基本正常范围均可实施无痛分娩。

【谣言3】抑郁症不是病,是太矫情

辟谣: 抑郁症是一种当今社会上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典型症状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以及失眠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自杀。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是有生物基础的,并不是“心病”、性格问题。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药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教授介绍,大脑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联结,突触通过神经递质进行调节,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在某些特殊的脑区,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和功能出现了紊乱,患者表现出相应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睡眠障碍或兴趣不足等症状。

抑郁症与抑郁情绪不同,抑郁症是以药物治疗为主,行为治疗为辅,按时按量服药是治疗抑郁症的根本。抑郁情绪会让患者在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自己无法通过意志力控制痛苦。因此,我们不应该指责或者质疑抑郁症患者,应当加大力度传播抑郁症及其治疗方法,正确看待抑郁症,关心抑郁症患者群体。

【谣言4】“宫颈糜烂”会导致宫颈癌

辟谣 :北大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张岱表示,“宫颈糜烂”是指我们用肉眼看宫颈区域时有局部泛红的迹象,但实际上这种“泛红”只是复层鳞状上皮转化成单层的柱状上皮,因而呈现出红色效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所谓的“宫颈糜烂”,只不过是长得不太好看的一种细胞,占据了宫颈的大部分面积而已。

对于正处于育龄阶段的女性来说,由于受到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宫颈糜烂”的状态更加容易出现。

在2008年以前,中国医学生的统编教材《妇产科学》将宫颈糜烂视为一种标准的疾病症状,并有着齐全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而在2008年新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则明确取消了“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所取代。

“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宫颈癌”好发于宫颈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的部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才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并不能从“宫颈糜烂”的程度上判断是否患癌。

“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可以表现为“宫颈糜烂”,但只有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糜烂”症状才会发展成为宫颈癌。在出现“宫颈糜烂”的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果确定为“宫颈糜烂”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则无需担心。需要重视的是“宫颈癌”的筛查工作,一旦发现长得像“宫颈糜烂”的宫颈癌前病变或者早期的癌变,就需要马上处理,不能耽误。

【谣言5】鲜榨果汁营养比水果高

辟谣:从营养角度看,鲜榨果汁过于精细,过滤掉了很多膳食纤维。水果是固体状态,需要咀嚼,饱腹感强,胃排空的速度较慢;而果汁是液体状态,不用咀嚼,饱腹感差,在胃里的排空速度很快,在肠道中的吸收速度也很快,这也会使血糖上升快得多,对于控制血糖和体重非常不利。

一个水果大约能榨60毫升果汁,喝一杯200毫升的纯果汁就相当于吃了3个水果,等于把水果中的糖浓缩了。摄入过多的糖,会增加肥胖风险,继而增加与肥胖相关的一系列慢性病的风险,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等。

此外,刚刚榨好的果汁放一段时间颜色越来越深,是由于水果中富含钾、抗氧化剂(维生素C与β-胡萝卜素)、纤维素等物质,榨汁机的刀片会破坏水果的细胞结构,使得水果中的多酚类物质和酚氧化酶发生反应,氧化酶快速催化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物质”。因此,通过刀片打出来的果汁,水果中原本的抗氧化能力会减少一半甚至更多。

饮用鲜榨果汁应该保证食材新鲜,控制摄入量,尽量直接食用新鲜水果,能保证膳食纤维,营养更全面。

【谣言6】发烧捂汗能退烧

辟谣: 有人表示,捂了一身汗出来后确实退热了。实际上出汗是退热的结果,并不是退热的原因。发烧时,体温变化经历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畏寒或寒战;高热持续期,发烧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体温升高,体温上升达高峰后,发热会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能量消耗大,口干舌燥,浑身发烫;体温下降期,出汗散热,皮肤潮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闫辉指出,“捂被子”并不能让孩子恢复得更快,用药后身体出汗,需要及时散热并补充水分,此时大量出汗又缺少水分的补给,孩子很容易脱水。对于体质较弱的婴幼儿来说,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当发现孩子发烧时,一般已经接近或处于高热持续期。在这时捂得严严实实,影响散热,会导致一种专属于婴幼儿的临床疾病——捂热综合征。

发烧时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穿太多衣服,不盖太厚实的被子,保证身体能充分散热,多喝温开水。

【谣言7】味精“有毒”、“致癌”、“导致脱发”

辟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杜松明介绍,味精即谷氨酸单钠结晶而成的晶体,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谷氨酸细菌发酵生产出来的天然物质。很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谷氨酸钠。在我国,味精的制备也大都是以玉米淀粉、大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发酵、提取、精制而成。这些天然食物和谷物无毒无害,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自然也是无毒无害的。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从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和突然变异性试验等多种试验中,都已证明味精是安全的。

关于味精导致脱发的说法没有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撑。

与食盐一样,味精、鸡精中的谷氨酸钠中含有钠元素,而过量摄入钠则会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像控制食盐摄入量一样控制味精。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g,但是实际摄入量普遍达10g左右,如果再加上味精中的钠,就会更多。欧盟食品安全局采取100倍安全系数,为谷氨酸及其盐类制定了新的安全摄入量,即每公斤体重30mg,相当于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上限是1.8g。

日常饮食中,我们在食用味精时需要参考以下规则:

1、避免高温。研究表明,当温度过高时,味精就会变为焦谷氨酸钠,虽然无毒,但鲜味也不复在了。

2、避免过量食用。一些品种的味精中含有不少钠盐。

3、避免重复使用。鱼、蛋、蘑菇和茭白等天然食材本身烹饪过程会同时生成鲜味,无需另加味精调鲜。

【谣言8 】蜂蜜能排毒养颜

辟谣: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还含有20%的水分,一定量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有机酸、酶等,但这些元素不足1%,食用蜂蜜只能增加人体的热量和糖分,无法排毒,网络所说的蜂蜜功效都是过于夸大的,蜂蜜中的酶经过胃酸消化后,常常已失去活性。

有些人认为喝蜂蜜水促进肠胃蠕动,实际上只有果糖不耐受的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果糖不耐受”体质的人肠道吸收能力很慢,食用蜂蜜后果糖可以在肠道存留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水分会进入肠腔,大便体积增加,对这类人群能起到通便的效果。另外喝蜂蜜的同时也喝进去了大量的水,多喝水同样起到了增加大便体积、刺激胃肠道的作用。对大多数人来说,蜂蜜不能起到通便的效果。

蜂蜜不能解酒。蜂蜜含有的果糖能加快酒精中乙醇的代谢,但是酒精在人体内被代谢产生乙醛,乙醛是导致醉酒的主要物质,果糖只是降低了血液中酒精的浓度,缓解了乙醇对中枢系统的急性伤害,对危害更大的乙醛完全无能为力。

【谣言9】突发心梗 大力咳嗽能自救

辟谣:专家郑重提醒,这会要命的,高危动作要不得!可疑心梗发作,自救方法主要是:绝对静卧休息、采取舒适体位,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嚼服300mg阿司匹林(排除阿司匹林过敏史、近期胃肠出血史及脑卒中征象等),可在血压不低、没有特殊禁忌的状态下尝试含服硝酸甘油1-2片,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

而如果活动,则疼痛会加剧,严重者诱发心脏骤停。此时血管完全堵塞,心肌缺血缺氧,而如果在此时频繁用力咳嗽,会进一步加重心肌耗氧,从而恶化病情,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心脏骤停。这种方法不但无效,还会增加风险。因为在胸痛发作的时候,心脏会额外做功,这时把心脏做的功降低,有可能缓解胸痛,但用力干咳,会给心脏增加额外的负担,反而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谣言10】一天一片阿司匹林,

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辟谣: 对于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医生会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非人人都适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需遵照医嘱。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美国FDA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后,也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而且,阿司匹林还有很多副作用,也没有降压作用,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血管持续高压状态,很容易破裂出血,阿司匹林是抗凝药物,服药后反而会增加出血机会,导致出血量加大。所以服药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服用。

来源:青岛网络辟谣

共 8 个关于味精“有毒”、“致癌”、“导致脱发”​?2020年十大健康谣言曝光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1-4-3 08:39

评论

直达楼层

沙发
wjsfds LV11.大校 发表于 2021-4-2 08:35 | 只看该作者 | 私信
现在基本上用鸡精代替了味精······
板凳
tan7177 LV15.大将 发表于 2021-4-2 12:12 | 只看该作者 | 私信
长知识!!!{:14_363:}{:14_363:}{:14_363:}
来自NOH-NX9(360社区3.5.5版)
地板
xbtglibai360 LV13.中将 发表于 2021-4-2 12:54 | 只看该作者 | 私信
了解      
5
360fans_u2317 娱乐军团 发表于 2021-4-2 14:02 | 只看该作者 | 私信
健康谣言科学解读守护健康
6
卫士之圣 VIP认证 LV13.中将 发表于 2021-4-2 17:56 | 只看该作者 | 私信
看看了吧
来自360手机N6 Lite(360社区3.5.5版)
7
360fans_u30538573 VIP认证 LV9.中校 发表于 2021-4-2 20:44 | 只看该作者 | 私信
谢谢分享
来自360手机f4(360社区3.4.8版)
8
tjw566 VIP认证 LV13.中将 发表于 2021-4-3 05:01 | 只看该作者 | 私信
分享了解了!支持支持!!!
9
hphyzyl LV9.中校 发表于 2021-4-3 08:39 | 只看该作者 | 私信
都是网络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飞机飞行 超级版主

粉丝:181 关注:13 积分:237907

精华:307 金币:229324 经验:198744

最后登录时间:2024-4-19

小水滴公测勋章 智能摄像机3C 摄像机APP V7.0 智能摄像机AP2C 360AI音箱MAX-M1 公测AI小水滴D903 安全卫士10周年纪念 版主 公测360摄像机标准版 儿童五周年纪念章 360家庭防火墙APP内测 公测360摄像机户外版 360手机f4 公测360摄像机变焦宠物版 公测360家庭防火墙V5S 公测摄像机D916 家庭安防套装 防火墙V5S增强版公测勋章 360粉丝达人勋章 360商城青铜会员

私信 加好友

最新活动

360云台摄像机9Pro写评论送大奖!

排行榜

热度排行 查看排行
今日 本周 本月 全部
    今日 本周 本月 全部

      内容推荐 热门推荐最新主帖

      扫码添加360客服号,涨知识的同时还有超多福利等你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