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在我很早的意识里,就知道一句话——音乐无国界。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音乐都会将彼此拉的很近,不看歌词,只是那旋律和曲调会时刻在你的耳边回荡。仿佛述说着同一个故事,让你走进相同的世界。
耳机,不论什么地方什么环境,我们只要戴上就可以沉浸在这一个人的世界。随着这些年的科技快速发展,我们聆听的习惯也在在逐渐改变,随声设备越来越收到用户的喜爱,耳机就成为备受用户关注的数码产品了,是最普及的数码设备周边产品。
作为现在的年轻人,追逐时尚是必然,简单的简约的也是可以的。至于耳机,我觉得每个人都至少有一副耳机,你选择耳机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第一:你需要什么价格范围内的耳机;对牌子是否有要求;
第二:耳机的样式呢(头戴,入耳?);戴上去是否舒适呢;样色款式是否喜欢呢;
第三:耳机的素质,音质怎么样,这也是一个耳机最重要的部分。
【开箱说明】 
这次试用的耳机为“Griphod”,据说正在秘密研发中,耳机中文名到现在还空缺呢! 收到的这款耳机主打黑色,连外壳包装都是这样的,黑色简约大方,不落俗套。 
外包装大篇幅描述注意事项,具体的还分为中英文译文。意在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外包装前后右下角都显示大大的“Griphod”LOGO。 
小小的耳机收纳盒,静静的只吐露出耳机头和按键。里层的塑料包装略显单薄。

Griphod耳机腔体采用黑色合金材质,看上去就有十足的金属感,掂量起来也有十足的分量感。 
LR的左右标识,让你很轻松的方便如何对准佩戴。 
Griphod耳机的标准耳套戴上去十分舒服,没有堵塞和掉落的情况发生。 佩戴在耳朵上,也没有明显的沉重感,毕竟整个耳机只有16克之重。 
腔体的设计还是很不错,在这方面肯定是下了不少功夫。
腔体之后连接灰色的耳机线,面条线的设计解决了容易被缠绕的困扰。

Griphod耳机在按键这里的设置比较不同,从上到下分别为音量+、音量-、暂停键。 当然Griphod耳机支持线控功能,按1次:接听/挂断电话;按2次:下一曲;按3次:上一曲。 个人感觉按键最好居中向下显示比较好,这样无论左右手都能设置,按键有些硬朗,而且有种生疏之感。 
Griphod耳机按键背面,我们看到的自家的LOGO。 
耳机采用的是通用3.5MM的镀金插头,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底部用挤压式的将插头和耳机线连接在一起。 
除了标准的耳套之外,Griphod耳机还另外配送了L、S大小2对硅胶耳套。 满足不同人群对耳朵的适应情况,更加人性和好用。 
耳机参数综上所述,大家可以参考来看看具体的细节方面。
【推荐曲目】 Titanic原声碟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发烧音箱的评测文章里。原声碟超大的动态范围,细腻与庞大和速度皆是考验音箱的利器。
《Back To Titanic》这一类的原声续碟了,这一类碟的质量参差不齐,有多余的配乐、新演奏的音乐、带对白的段子等等,目前比较知名的如《More Music From Gladiator》、《More Music From Braveheart》、《Back To Titanic》等等。
再推荐几首单曲:
《好久不见》 陈奕迅
《加州旅馆》 老鹰乐队
《天空》 王菲
《月光女神》 沙拉.布莱曼
《渡口》 蔡琴
《天堂》 腾格尔
百度网盘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59804&uk=1526959690

【使用感受】 这是Griphod耳机专门为Android设计的耳机,Android和IOS的系统不同,耳机在某些方面是无法通用。下一代Griphod耳机可能会在这方面进行调整。虽然Griphod耳机在腔体完全采用了金属材质,加重了头部的重量,但逼着在佩戴过程中却没有觉得太大的负重和压迫。 耳机低音和中音部分使用还是很不错,解析度较高,层次比较丰富。低音浑厚有力,感染力十足,不过细节方面有待修饰加强;中音较为优秀,圆润饱满。
耳机高音部分,个人觉得有些硬朗生疏,宏亮中有些嘈杂,希望可以多处加强。 Griphod耳机作为一款入门级的耳机,对于要求不高的用户肯定能满足我们日常所需,三频设计的还是比较均衡,在不同类型的歌曲表现上也都可圈可点。
【个人建议】 Griphod耳机全黑的金属腔体加灰色的面条线设计,正和年轻人的胃口,但设计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对于女性用户来说,选择这款Griphod耳机的概率有点低;应该从设计和色彩都方面满足年轻男女的喜好。 耳机的总体的重量应该有均衡,不能只是腔体全金属重头放在一边,应该全身衡量分配。 我对按键这里的“+-=”设计有点不太习惯,我们大多数耳机设计都是正常的“+=-”。
外包装是否可以做的太秀气一些呢?耳机的收纳盒也可以再做大一点,硅胶耳套应该安静的整体摆放好。
|
评论
直达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