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本帖最后由 崔英1983_2021 于 2023-9-28 20:21 编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天——2023年9月29日,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活动准备供品,伐草祭祖中秋节还没到,生活在铁岭、开原、昌图、西丰等地的朝鲜族人家,早早就开始准备上。祭拜祖先是中秋节的头等大事。人们要准备祭拜用的物品,当年产的大枣、栗子、柿子、苹果,选择这些物品做贡品是有一番讲究的。朝鲜族先人认为,大枣产量高,栗子少虫害,以此做供品象征子孙满堂健康长寿。柿子既可以当鲜果卖,还可以做成干柿饼出售,预示着收入丰厚财源滚滚。苹果则有平安祥和之意。除了准备祭祀用的食物,还要准备包松糕用的米粉、红豆。还有要用新稻米酿上甘醇的稻米酒,这是中秋节当天家人团聚、宴宾待客不可或缺的东西。八月十五当天或者前一天,一家人便相约一起前往祖坟祭祀。离家在外的亲人也要为秋夕节伐草而返乡。品美食,饮美酒,喜庆丰收祭拜祖先回家后,女人们一会儿帮助男人们做打糕,一会儿又要包松糕,还得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打糕,因制作工艺主要是用木槌捶打而得名。将蒸熟的糯米(或者黄米)放入木槽或石槽中,用木槌啪、啪、啪……地反复捶打,生生把一粒粒的糯米敲打成了筋道适口的打糕。打糕的吃法也很考究,要蘸上自制的拌了糖或者盐的红豆沙、黄豆面。松糕也叫月亮糕,外形和汉族过年吃的饺子十分相似。做松糕的面皮,要用当年的新稻米。松糕馅则是由红小豆、黄豆、栗子、大红枣等原料做成的。松糕上锅的时候,蒸屉上要铺一层当年的松树叶。同时,院子外已经响起了喧天的锣鼓声,是黄牛游戏的队伍来了。乡亲们听见锣鼓声,都纷纷赶了出来,跟着庞大的队伍,赶着老黄牛逛稻田、游村庄。老黄牛和乡亲们走到某家门口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这户人家一定就是本村当年收成最好的一家了。站在大门口,老黄牛大声喊道: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庄稼活,老牛又渴又饿,想跟这家主人要点儿吃的喝的!主人听见,连忙笑容满面地打开大门,喜迎老黄牛和乡亲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美酒和米糕等美味佳肴热情接待客人。老黄牛和乡亲们为主人跳着农乐舞,祝福这一家和整个村子来年风调雨顺,种好庄稼,再获丰收。月光下,跳起江江水月来太阳下山后,人们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松树枝或高粱杆、稻草、草绳等在地上立起一个小门,这个门代表着月亮的房子,接下来,大家就蹲在月亮房的周围等候月亮升起。等到月亮升起来,人们纷纷跑向月亮房,第一个跑到跟前的人把月亮房点燃了,就这样,在每一个朝鲜族乡亲的心中,陈旧的月亮被烧掉了,天空升起的是一轮崭新的圆月。皓月当空,朝鲜族妇女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在月光下,她们手拉手欢快地跳起民俗舞蹈江江水月来。
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伐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于是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据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习俗首先是拜月,潮汕人称为拜月娘,体现出对大自然,对天象的一种热爱,同时也体现人类的一种原始崇拜,对自然力的尊崇和敬重.潮汕人拜月,供品除月饼,芋头和其他果品,水果外,最具特色的还有化妆品和文具.化妆品美其名曰是个月娘梳妆打扮的,实际上则是年轻的拜月者祈求自己能变得越来越漂亮.拜文具是祈求读书的小孩能更加的聪明伶俐,学习进步.这些习俗由来已久,寄托的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另外的还有男不拜月之说,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了.
第二,是不可不说的中秋月饼,中秋月饼是潮汕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潮汕的传统月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正圆形的占绝大多数,意为好兆头,在次日,没有一个潮汕人无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其中,芋头和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潮汕月饼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潮人送亲戚之家假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
潮汕人过中秋的还有另一大习俗---烧塔.塔置与广场路口等处,高1米以上,系用砖块与碎瓦片垒砌而成.塔基留有塔口,便与支撑竹木等燃料,塔尖不密封,以透烟火,烧时火舌从塔缝塔尖伸腾而出,加上噼噼啪啪的声音,可谓有声有色,大为壮观.烧塔源于中秋夜百姓举火为号上午抗元斗争.
中秋节的芋头也是不可忽略的主角之一.民谚云:河溪(银河)对中(音冬),芋头珊珊(松脆之意)河溪正对,芋头食到畏.中秋是芋头大丰收和可口的时候,所以大吃芋头成了中秋的一大乐事.另外潮汕人过中秋还有荡秋千这一习俗,古书说: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潮语没有把千秋倒转为秋千,却称其为丁秋,把荡秋千叫为疏丁秋,疏丁秋,这可能是和中秋的秋有关.昔日潮洲不少村落都在中秋节前后高塔丁秋棚,要荡好长时间.荡的越高越精彩,观者掌声如雷.荡秋千是潮汕地区中秋节期间一项很有益的民间体育活动.
旧时民俗,随着岁月的迁移,一些已不复再现,但仍有很多流传至今,成为中秋节潮人必备节目
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民俗,一样的美好,依然是团团圆圆.
好词好句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中秋快乐!
皓月闪烁,星光闪耀,中秋佳节,美满时刻!
共赏圆月一轮,喜迎中秋良宵。
彩云追月,桂花飘香。
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
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们互倾的思念。
举杯望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空给人以深深的思索,您留给我的瑰宝是哲人的深思明辨,还有那从容出世的信条。
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静静地悬着。我愣愣地看着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镜,你我在互相注视。
想与你一起赏月亮。
明月当空洒银泄玉,中秋正至喜世悦人。
月白风情两岸亲人同望月,牛耕女织双星伴侣偶牵牛、
中秋月圆圆,人儿团圆圆。
三五良宵秋澄银海,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花好月圆
华夏九州同祝福,中秋两岸盼同圆。
九夏芳辰八蜒共庆,一轮明月两岸同圆 。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还在等什么?叫上你的家人们,一起度过这次中秋节吧!另外,不要忘记当天晚上17:58的超级月亮哦! @乐哈哈2022 中秋节快乐!!!{:4_106:}{:4_106:}{:4_106:} 快乐的中秋 {:4_103:} 正中秋,沈阳又赢来一大喜讯——沈阳地铁4号线、2号线南延线今日10:30正式通车,标志沈阳迎来第五条地铁线路|(1号线 2号线 9号线 10号线)这位沈阳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出行方便 中秋赏月亮
页:
[1]